js5金沙2004cm(中国)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力量 | 科学研究 | 人才培养 | 党纪学习教育 | 学生工作 | 创业就业 | 药品库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科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学科简介
学科简介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

 

东北电力大学于1975年创建应用化学本科专业,1996年和2006年分别获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化学学科2006年为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于2010年和2011年分别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经过近4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培养面向全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电力工业急需的水处理技术与材料、水质检测技术与仪器、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高级人才的特色鲜明的学科。

一、优势

师资队伍素质精良本学科共有成员3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6人,教授9人、副教授12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力发电化学专家1人,吉林省百名科技领军人才1人,市青年科技专家1人。是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勇于创新的高水平学术队伍。本学科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具有较高的研究生培养水平。

科学研究成果丰富 学科围绕水处理技术与材料、水质检测技术与仪器、能源开发与利用,长期以来形成了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5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项,累计科研经费43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28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64余篇。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

科研条件雄厚,本学科拥有东北地区唯一的电站水处理技术与材料研究平台;拥有东北地区高校唯一的电站工质(水、汽、油)及燃料分析测试中心;2009年水质分析与水处理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电站水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被评为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研究生培养质量高,近5年硕士研究生共发表论文280多篇,其中SCI、EI收录80篇,学科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优秀课程5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近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

二、特色

行业特色:本学科是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培养面向电力工业急需高级化学人才的高校。以电力工业节能减排、能源有效利用等为研究方向,为电力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4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电站水处理技术与材料、水质检测技术与仪器、纳米技术与工艺和生物化工与技术,科研经费较充足,实验仪器、设备较先进,图书资料充足、齐全。2007年应用化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平台特色:学科各研究方向均有相应的研究中心(实验室),先进的实验设备及科研手段,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1990年代以来,取得了以基于高效纤维过滤技术(高效纤维过滤器获得中、美、意、法等8个国家发明专利,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为代表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以本学科科技成果为支撑的仅在吉林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就达20多家,累计创产值10余亿元。

三、研究方向

1.水处理技术与材料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力、石化、等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水处理技术与材料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代表性课题方向:(1)水的过滤、吸附机理及高效过滤装置的研究;(2)水的混凝机理研究及高效混凝剂的制备与应用;(3)高级氧化强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技术研究;(4)改性高分子催化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2.水质检测技术与仪器本方向主要从事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生产过程中化学分析及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以化学传感技术为基础,以微型计算机技术为开发平台,研究化学复杂成分的自动化智能检测,通过流动注射技术,微传感技术以及适合于现场在线监测的间歇式测试技术的应用,提高化学分析的自动化管理与控制水平,把先进测试方法应用于生产过程,对延长热力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3.纳米技术与工艺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合成、表征与应用研究工作,代表性特色课题方向包括:(1)基于具有微-纳结构的光子学薄膜的光学传感技术;(2)用于生物标记的稀土掺杂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高性能常余辉储光材料;(3)过渡金属簇合物纳米晶用于催化研究。

4.生物化工与技术本研究方向拥有从靶标、疾病模型确立,药物分子的合成、筛选、改性,到动物临床前实验的全套平台,致力于研制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重点开展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相关的体内关键因子研究,以及相关药物的生物合成和筛选研究。代表性课题方向包括:(1)降胆固醇活性化合物herboxidiene及其类似物的生物合成;(2)肿瘤血源转移机制及相关药物研究;(3)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重要活性蛋白质的功能及药物筛选研究;(4)细胞分化发育中信号转导及相关药物研究;(5)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提取及功能研究。

 

环境工程二级学科

 

东北电力大学2001年创建环境工程本科专业,2006年获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环境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7人,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稳定的学科队伍。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具备一定规模,设有水污染控制工程、恶臭污染控制工程、固废处理处置工程、环境仿真与控制、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环境监测、烟气脱硫与除尘、水处理工艺与设备等9个专业实验室,可利用实验室面积1353.51平方米,实验教学仪器1465台(件),价值987.72万元,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近5年,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横向科研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81余篇,其中被EI、ISTP检索论文49篇;获批发明专利17项。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废水治理与回用技术本研究方向(1)研究化学预氧化中水回用于火力发电厂锅炉冷却水、补充水技术,开发先进高效的废水处理与回用工艺;(2)采用生化二级出水作为原水,开发以膜分离技术为主的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重点研究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全膜水处理工艺;(3)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开发与应用,重点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水质特点,深入开展同步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研究,研制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与设备;(4)开展油页岩炼油发电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为开发吉林省丰富的油页岩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2.有毒有害气体治理技术本方向已具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防治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能力。特色:(1)生物法去除有毒有害工业恶臭气体,研究纤维球填料的生物填料塔脱臭性能,通过上述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确定了对生物脱臭的可行性及生物载体上菌群的分布规律。(2)燃煤电厂锅炉流化床内石灰石脱除H2S,研究开发硫、氮混合气体的一体化,两段处理设备。(3)气化炉内钙基脱硫剂硫化反应,煤气化过程中单颗粒吸收剂脱硫反应模型等;油页岩干馏残渣与烟煤混合燃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这些研究为化工、电力企业及其他工业部门的有毒有害气体污染控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应用技术基础。

3.环境监测技术本研究方向综合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光学、传感技术、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学科知识,是交叉性多学科的边缘科学。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力、石化、医药、环保、轻工等领域的实验室及在线实时检测仪器的研究与开发。(1)在线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进行在线氮磷检测仪表的研制,监控工业排水中氮磷的含量;建立环境化学监测方法。开发水体中复杂化学成分的自动分析检测系统,提高分析监测的自动化管理与控制水平。(2)动态多组份气体检测技术。开发排放大气中的复杂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制备具有应快、灵敏度高的Cl2、SO2、NO2、含磷毒气等传感器的敏感材料。建立工业恶臭气体的快速分析检测技术,监测工业气体中硫化氢、氨气、甲硫醇、乙硫醇等恶臭气体的浓度。(3)电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电化学腐蚀机理,建立电化学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生物活性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电催化机理研究。

4.固体废物综合开发利用本方向主要特色表现为:(1)火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采用粉煤灰制备陶粒、水泥等,可用于水处理行业,建筑行业。粉煤灰中提取微珠、碳、铁、铝等矿物质和金属,既回收重金属资源,又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2)开发油页岩炼油、半焦发电及灰渣综合利用技术,采用灰渣制备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中重金属。采用油页岩灰渣制备陶粒,作为化工、水处理中的材料。(3)厨余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技术。在厨余垃圾的发酵过程中提取乳酸,合成聚乳酸生产可降解塑料;采用厌氧、好氧堆肥技术进行垃圾减量化研究,开发了多套固体废物资源化设备。(4)固体废塑料的资源化。本研究将开发废塑料直接连续催化热解过程,使用流态化技术,调查复配催化剂对催化热解产物的影响,使废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目前,全国具有电力环境保护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只有3所院校,而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已建成基础扎实、体系完善、规模适中、质量优良的教学研究型专业。本学科环境工程专业目前已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学科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个别学科方向省内领先、国内知名。在具有相对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与方向上已形成多个研究团队,注重产学研合作,已承接了各类环保工程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为吉林省地方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版权所有©东北电力大学js5金沙2004cm(中国)有限公司 2017 保留所有版权